[JSR習作分享] 【馬松發專訪】勝不驕敗不餒,成就香港第一人
08/05/2025
馬松發,香港籃球總會註冊教練,超過二十年執教生涯,致力於成人及青訓工作,發掘出多名有潛力球員進入職業球隊,生涯中曾執教多名香港代表球員,為香港籃球作出巨大貢獻。
時刻保持謙虛的精神,成就不凡人生
「勝不驕,敗不餒」是馬教練人生座右銘,現為十多支球隊教練的他,並沒有因在香港的成功停下腳步,時刻抱著謙虛學習的態度,十年間不斷前往國內觀看職業球隊訓練,吸收更多知識,將專業化的訓練體系帶回香港傳授給一眾新生代。如今,更獲中國國家隊主教練青睞,擔任國家隊U19助教一職,並與賽爾維亞及另一名中國助教成為三人助教團,稍後前往河北省秦皇島市進行集訓,成為第一位擔任國家隊助教的香港人。接下來,就讓我們一起看看當中的故事。
籃球員永遠的夢魘,卻成故事開端
提到籃球員永不想遇到的傷患,十字韌帶撕裂必定榜上有名。本為安青球員的馬教練,在一次比賽中,受到這毀滅性的傷患打擊。一年後,他嘗試作為球員繼續上場比賽,可惜運動表現沒達至自己心中水平,便無奈決定退役。無心插柳柳成蔭,看似不幸的經歷,卻開啟往後二十年的教練生涯。
他坦言:「初時對教練一職沒有太大興趣,更樂意作為球員享受比賽,但也希望自己熱愛的籃球生涯可延長下去,便抱著大擔嘗試的心態出發。一開始這條路上絕不平坦,處處碰釘,但屢敗屢戰的性格令我慢慢找到執教方向,慢慢投入更多時間鑽研,隨後球隊戰績越來越好,獲得球員和管理層的信任。」
在馬教練生涯中有三位要特別感謝的人,而朱耀明教練是他首位提及,馬教練說到:「我年紀雖然比他大,他卻是我人生其中一位很重要的朋友和老師,是引領我進入教練行業的人,也提供了很多機會給我,沒有他我不可能走到這裡,更不可能成為國家隊助教。」
一次失利 伯樂遇上千里馬
馬教練回憶起在教練生涯最難忘的比賽,是2015年發生的甲一護級戰,由安青對陣南青,雙方鬥至加時,最終安青落敗,降級為甲二球隊,自08年升上甲一後首次降班直至現今。他憶述後坦言:「這次的降班,令整支球隊上了寶貴的一課,更意識到自身的不足,需要進步提升。」
塞翁失馬,焉知非福,正是這次的失敗經歷,令馬教練決意放眼世界繼續虛心學習。這時候便要提到馬教練第二位要感謝的人-黃嘉華 (Tony),他是馬教練執教下的球員。人脈廣闊的Tony,在一次與馬教練到訪國內集訓時,令教練認識到廣東宏遠籃球隊的管理層,促成他與宏遠二隊的主教練曲紹斌第一次見面,亦是今年國家隊U19的主教練,從此二人結下不解之緣,為日後合作埋下重要伏筆。
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三顧草廬覓得真誠相待
馬教練至今仍不相信自己可以成為國家隊助教。稱一開始以為曲教練只是跟他開玩笑,所以並沒有放在心上。
去年國家隊U19進行的主教練選拔,從二十人中選一人。最終,曲教練成功獲得主教練一職。他憶述當時剛好前往國內,曲教練已經不斷游說他成為助教。幾翻推搪後,稱自己未有能力勝任這位置,藉以打消曲教練這個想法。豈料回港數天後,曲教練仍誠意拳拳再次發出邀請,便藉此詢問其中原因。
曲教練便真誠道來:「因去年隨隊宏遠前往日本B聯賽進行邀請賽時,覺得馬教練在聯防、全場緊逼和練習時的構思上的幫助很大,很適合現今U19國家隊,加上已經是十多年老朋友,令我大為放心,由此萌生將馬教練收入麾下。」
二人敞開心扉後,馬教練便開始意識到這不是一場空話,而是實質會發生的。在安排完成手頭上的工作後,便答應曲教練擔任國家隊助教一職,稍後隨隊前往塞爾維亞習訓和出戰在瑞士舉行的FIBA國際賽。想不到自己曾許下踏出香港的夢想,竟因此實現,實在不可思議。曲紹斌教練便是他最後想感激的貴人,令他有機會衝出香港,踏上世界舞台。
靜待時機,一躍而起
自二零二零年東京奧運,香港運動員屢獲佳績,在國際賽事一展光芒,令經典名句「香港運動員唔係垃圾」再度響徹全城,帶動香港體育發展。惜籃球界卻沒有因此有太多受惠。可能只有學界精英賽有進行像樣的推廣,但其餘卻停留在十多年前的水平。
筆者作為籃球迷亦希望藉著這個機會向馬教練請教,以專業角度分析香港籃壇的障礙所在,以馬教練亦指出:「香港球員的確身材比較吃虧,但比賽太少才是關鍵所在,銀牌賽和聯賽,全年加起來可能只有大約十至二十場比賽。賽制如果能夠由單循環改為雙循環或會更好,因為球員的成長需要更多比賽,能從根本改造整個環境才可能有進步。就好像日本籃球大躍進,是長達二十年的全面改造計畫,正因如此他們才能與列強對抗,好像去年奧運,差一點擊敗東道主法國。」
其實,香港不乏一眾有能力和態度的球員和教練,他們只等待一個機會的來臨,筆者承認球員身體天賦上差距的確不是一時三刻能扭轉,但運動場上鼓舞人心的畫面,不正是一個個突破自身極限,屢敗屢戰的產物。就像比賽場上的運動員,也像這次專訪的對象馬教練,在低谷時,永不失去前進的心,得意時永不滿足現狀,才能在每個機會來臨時一躍而上,成就自己的高光時刻,打出不服輸的運動家精神。
筆者後記
筆者在整理一切資料後,不禁回想起小時候的一個片段,一位叔叔問我:「你將來想做什麼職業?」我堅定地說出了我的夢想:「想做一名籃球員。」他便馬上回答:「做運動員不能謀生的,注定乞食!」當時的我只是笑笑回應。
十多年後,運動員的確可以謀生,更能打出香港精神,站在世界舞台上發光發亮,只不過暫時不是香港籃球,心想也許他也說的沒錯…
諷刺的是,長大後發現自己失去小時候那份堅定,更沒有成為自己理想的模樣,反而事事有著更加多的考量和計算,至今仍在人生道路上浮浮沉沉,尋找著屬於自己的伯樂。
光陰似箭,時光機沒有成功發明,前方卻有無數個未知數待我們逐一解開,引用《阿甘正傳》的一句台詞「人生就像是一盒巧克力,在沒打開前你永遠不知道你拿到的是什麼口味。」
人生的考卷並沒有什麼固定答案,而是一道又一道的選擇和開放題,釐清自己的所向和熱愛,堅定追逐,把握屬於自己的榮耀時刻。
至於啊甘那個「傻子」為什麼會成功?就在於他的簡單、純粹和專注。
「正因為強悍,才產生美麗。」
感謝馬教練接受訪問,亦獻給正在迷網的你和我。
撰文、攝影:王韋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