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們矢志建立一個共融社會,令人人皆可安享耆年,樂享豐盛生活。我們致力推行不同創新項目,以令長者增進社交、連結社區、降低他們的孤獨感,並使居家安老更無憂。我們同時全力支援照顧者,強化社區支援網絡,旨在推動長者活躍參與、積極投入,活出樂齡人生。
與長者同行 豐盛人生
香港高齡人口增長迅速,根據政府的最新人口普查,預計到2036年,本港每三名居民中便有一人的年齡達65歲或以上。人口結構的轉變常被視為潛在挑戰,但同時也為香港提供契機,以推動健康、積極的樂齡生活。
年歲漸長是人生必經的自然過程,但我們深信,長者理應擁有樂齡人生。為臻目標,整個社會應從改變我們對年齡的觀念、態度與行為開始,消除年齡成見。
秉持這份信念,香港賽馬會一直協助營造有助長者發揮能力的社區環境,提供以人為本的綜合照護及基層醫療服務,並確保有需要人士能獲得優質的長期護理服務。
歲月流金 護老安居
早在50年代,我們已關注有照顧需要的長者,資助興建為照護長者而設的基礎設施,例如安貧小姊妹會聖瑪利安老院。這些早期資助項目,以及其後數十年間援建的多項設施,不僅為長者提供必要的安身之所,更提供不可或缺的院舍照護服務。
為提升有需要長者的照護質素,2005年,我們與社會福利署攜手合作,資助全港75間長者宿舍及安老院升級設施,以助其全面轉型為配備更完善的護理安老院,以此推動香港安老院舍服務革新。
此外,鑑於政府於新冠疫情後提升院舍標準,我們亦積極協助院舍優化設施,其中一項重要工程,即為支持本港其中一所規模最大的安老院舍——志蓮護理安老院進行全面改善工程。我們為其全面翻新通風系統、強化感染控制及提高能源效益,從而確保院友在健康、安全及舒適的環境下安心生活。除此之外,我們亦為護理及支援團隊引入更先進的監察系統,並協助優化工作流程,以提供更全面的照顧。
我們的目光亦放至香港以外——我們分別於2000年及2006年協助在肇慶及深圳設立兩所安老院舍,成為大灣區首批專為香港長者而設的護理院舍,為長者在內地安享晚年提供優質的長期照護選擇。

構建全人關懷的長者支援網絡
人口結構變動帶來的課題複雜,但無阻我們一直走在前線、兌現承諾。我們率先創新服務模式,應對高齡化所帶來的影響與需求——不僅滿足長者的即時需要,更推動長者照護的整體轉型。
為應對腦退化症帶來的挑戰,我們專注為腦退化症的患者及照顧者確立全新的照護與支援標準,克服病症帶來的種種難關。賽馬會耆智園為全港首間一站式綜合腦退化症照顧服務中心,自2000年成立以來,我們透過「過渡性照護模式」革新了本地的腦退化症照護服務,陪伴患者走過由確診到病情管理的歷程。此外,耆智園亦率先推行早期篩檢服務,讓患者得以及時獲得診斷,及早接受治療。
要妥善照護長者身心,必須根植於關懷與共融。我們深信,提升相關界別的整體能力,是推動改變的首要一步。自2006年起,我們便透過流金頌:賽馬會長者計劃新里程培養老年學領袖人才,並推廣以尊重與共融為核心的長者友善社區文化。同時,計劃開創多項可持續的服務模式,將醫療、社會服務及社區資源融為一體,以應對長者的不同需要。
賽馬會樂齡同行計劃則專注支援受抑鬱影響的長者。透過輔導、治療、創新小組活動、創意互動及跨代交流,參加者得以重拾生趣,重建社交。計劃結合循證心理支援,並動員龐大的義工網絡,主動關顧長者心理健康,並提升他們的抗逆力。

守護安寧 讓辭世更有尊嚴
生老病死皆屬自然,能在愛與關懷中有尊嚴地度過人生的最後時光,實在至關重要。但在傳統文化中,很少觸及有關死亡的話題,令晚期照顧長期被忽視。過去40多年來,我們一直致力改變這種情況,支持安寧服務,並推動大眾關注如何在充份知情下作出合適的臨終護理選擇。
通過賽馬會安寧頌計劃項目,我們致力推動社福與醫療體系協作,並改變社會對臨終關懷的觀念。透過建立兩個臨終護理服務模式——一個專為安老院舍而設,另一個則針對社區服務,計劃成果甚豐,亦反映在香港於「死亡質素指數」上取得的顯著進步:其排名由2015年在40個國家或地區中位列第22,大幅攀升至2021年在81個國家或地區中位列第九。
此外,我們與政府及各主要持份者緊密合作,推動社會從根本改變對死亡的態度,當中包括促成政府訂立《維持生命治療的預作決定條例》,為香港日後發展臨終護理服務奠下法律基礎。同時,計劃舉辦的生死教育活動及公眾宣傳,亦有助進一步推廣臨終關懷概念,提升社會的接納程度。我們冀望協助香港建立完善的安寧照護模式,讓末期病患者在生命最後一程中,能遂其意願,獲得充滿愛與尊嚴的全人關懷。
安老事務委員會前主席林正財醫生表示:「馬會在安老醫療的參與愈來愈深入民心,相信一代又一代都會記得馬會對香港的貢獻。」

馬會在安老醫療的參與愈來愈深入民心,相信一代又一代都會記得馬會對香港的貢獻。林正財醫生,安老事務委員會前主席
共創長者友善城市
賽馬會齡活城巿計劃是香港首個應對人口高齡化挑戰的大型項目,目標是消除年齡成見、推動共融政策,並促進跨界別合作。我們希望透過計劃提升公眾關注,並推動多項務實的改善項目,包括完善無障礙公共空間、建立社交網絡以減少長者的孤獨感、融合創新的醫療及科技服務,以及推動政策轉型,邁向可持續發展的長者友善社會。
在此計劃下,香港中文大學賽馬會老年學研究所與另外三所學術機構合作,共同推動城市的「齡活」發展。工作重點之一是制定「香港長者生活質素指數」(HKEQOL),以「全球長者生活關注指數」(AgeWatch Index)為框架,從收入保障、健康狀況、能力及有利環境等方面評估長者福祉,為了解長者生活提供了寶貴洞見,並為建設長者友善城市提供切實可行的改善方向,締造更包容、更宜居的「齡活」城市。

為照顧者添一份力量
現時,許多長者得以安老,有賴照顧者悉心支援,而照顧者當中不少是其配偶或家人。深知照顧者身心面對不少挑戰,我們致力加強協助,改善他們的身心健康,讓他們重拾動力,照顧長者摯親。
我們的賽馬會護老導航照顧者支援計劃以照顧者為本,設立十間專屬的照顧者中心,為他們提供支援、配對所需資源,以改善他們的身心福祉。計劃亦會運用標準化評估工具,旨在有效識別照顧者的獨特需要,從而提供精準而有力的援助。與此同時,賽馬會友「伴」同盟護老者支援計劃則提供上門長者暫託服務,以減輕照顧者照護壓力。凡此種種,我們冀能與照顧者並肩同行,提升照護質素。
我們全力支援照顧者,維持他們的身心健康及韌性,為他們的照護歷程注入希望、意義與溫暖。
邁向新篇章:
共建心安處 頤養樂天年
在70年的歲月裡,我們與每一代的香港人,經歷人生四季,克服跨越種種變幻。展望未來,我們將繼續與香港長者攜手同行,建基於多年引領先河的計劃上,優先推動長者在家安老、支援照顧者,以及關懷更多獨居及需支援的長者。透過這些努力,我們將進一步促進關懷、共融及長者友善的社會發展,這一切既是我們的承諾,也是我們對為香港無私付出的上一代的由衷感謝。

細說成果
發掘我們用心服務社區的故事。
瀏覽所有故事探索我們最新的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