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為你的下次會議作好準備:合作夥伴關係具備長遠影響力的三大指標
不論是在檢視現有合作、尋求新夥伴,或是在解決合作中遇到的問題,夥伴關係始終都都是不可或缺的重要議題。為支持大家深入討論,我們整理了最近舉辦的「公益慈善基金匯」活動精華,多位講者就「夥伴生態系統的挑戰與突破時刻」分享了打造持久穩固合作關係的寶貴經驗。
多位專家的意見與公益慈善研究院的觀點不謀而合,認為建立長期夥伴關係需要把握三大關鍵指標——在下次開會前,不妨先參考以下策略:
1. 平衡宏觀思考與實際行動
持久的夥伴關係,不能只停留在表面解決方案,而必須透過協調且務實的行動,從根本解決問題。在「公益慈善基金匯」上,一位講者分享了一項初期由政府機構與合作夥伴共同資助的計劃,主要提供孕婦維他命等營養產品。儘管該機制在啟動階段取得初步成效,隨後卻發現,僅依靠產品供應無法持續推動成效,因缺乏完善的公共衛生系統及私營機構的生產支援,導致影響力和成效難以持續擴大。
其後合作雙方轉而同時著力解決產品供應、系統建設、私營界別能力這三大課題,最終共同打造出一個旗艦級的投資基金。
策略重點:
- 確定合作方所針對的核心問題,然後列出具體可行解決方案。
- 梳理出涉及的界別及角色,包括公共、私營、社區範疇,了解現時的不足之處。
- 辨識現有項目中,可推動跨界別協調的即時機會,以提升整體效能。
2. 及早計劃、持續互動
信任是穩固夥伴關係的基石,而信任需透過持續且頻密的交流與互動,逐步累積而成。深入了解夥伴的需求、優先考量及限制,除了有助於達成共識外,更能深化彼此的尊重與理解。所有持份者應自項目初期便納入考慮,理想情況是在設計階段開始已涵蓋其意見,而非在後期才補充加入。
策略重點:
- 檢視持份者分析圖:確認在早期規劃中是否有誰被遺漏。
- 在最終決策前,安排與關鍵合作夥伴進行預備會議或聆聽環節。
- 建立早期參與清單:涵蓋時間安排、角色分工及回饋機制。
3. 把今天的會議視為眾多會議中的一場
真正的影響力需要時間醞釀,夥伴關係往往不會按固定軌跡線性發展。不同持份者各自的時間表各異,必須自持之以恆才取得進展。一位講者總結道:「在取得勝利之前,必須先經歷百次磨練。」
以這種心態去面對下一次會議,有助於你以更寬容的心態看待挫折,並培養耐性,這些都是擴大影響力的先決條件。
策略重點:
- 明確界定各合作時期的階段性成果。
- 制定後續會議時間表,反映各持份者的進度。
- 詳實記錄當天的決策,並註明其與長期目標的關聯。
公益慈善研究院發現,得以長久維繫的夥伴關係均依循上述原則建立。這種關係不僅重視共識,更強調適應性、信任及共同使命。請謹記這些重點,並從今開始,把它們融入每一次會議之中,共同開展更穩固、更有成效的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