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善及社區貢獻 - 香港賽馬會
慈善及社區貢獻 - 香港賽馬會
  1. 首頁
  2. 關於我們
  3. 公益慈善研究院最新動態
  4. 九月電子通訊 - 故事 2

亞洲公益慈善的發展趨勢:推動本地社會效益提升的五大增長模式

由亞洲13家具影響力的公益慈善機構組成的亞洲公益慈善研究計劃(下稱「研究計劃」)於去年正式啟動,近日分享了為期三年研究的初步成果。研究計劃梳理出五種截然不同的本地增長模式,從嶄新的角度詮釋亞洲公益慈善的構建與運作方式。

 

這五種模式分別為企業主導型、社區主導型、信仰驅動型、國家主導型及高淨值人群主導型。它們根植於亞洲多元且豐富的文化與制度背景,正推動公益慈善事業的規模、專業化以及效能上的顯著提升。研究計劃指出,高淨值人群主導模式在亞洲的影響力相對有限,而其餘四種模式則涵蓋了亞洲大部分公益慈善資金與活動,並透過因地制宜的方式,為實踐具成效的本地公益慈善提供有力支援。

 

研究計劃指出,亞洲公益慈善的獨特之處在於其植根於亞洲的共同價值觀與集體承擔精神。這種多元並存的模式,使公益慈善超越單純的資金捐助,促進各地建立與其社會結構緊密融合的慈善體系。

 

根據研究計劃,這五種增長模式的主要特色包括:

  • 企業主導型:企業調配資源、專業知識及基建,促進包容性發展。
  • 社區主導型:市民透過義工服務、互助及基層動員參與公益活動。
  • 信仰驅動型:以價值觀為核心的捐贈行為支持長期行動及深厚社區信任。
  • 國家主導型:憑藉國家的管轄能力和執行體系,實現更高效的協調與規模擴展。
  • 高淨值人群主導型:儘管在亞洲的影響力有限,該模式仍在整體公益慈善生態中發揮一定作用。

 

為具體展現這些模式如何在實際層面重塑公益慈善,研究計劃特別聚焦多個地區的案例:

  • 印度的強制性企業社會責任(CSR)政策在不足十年內,將企業捐款額從2015年的12億美元提升至2024年的41.7億美元,並將包容性增長納入企業董事會的重要議程。
  • 中國與沙特阿拉伯成功將大眾非正式捐贈數碼化。2021年中國透過線上募捐平台籌集約15.5億美元,沙特阿拉伯則於2024年經由數碼籌款平台籌得13.3億美元。
  • 印尼的天課制度(根據伊斯蘭教法向弱勢群體捐款)促進了信仰驅動型捐款的專業化。2024年捐款總額達到25.5億美元,其中機構捐款自2015年以來增長三倍,達7.3億美元,佔捐款總額的28.69%。

 

「亞洲的公益慈善發展潛力龐大,但真正的轉型關鍵在於加強支撐各種公益慈善增長模式的基礎架構。」作為研究計劃的聯合召集機構之一,公益慈善研究院主席黃嘉純表示:「這些模式為我們指明了前進之路——不僅是擴大捐款規模,更在於推動公益慈善的專業化,提升協作效能,並最終提升整體社會效益。」

 

區域合作,植根本地

 

這些研究成果標誌着研究計劃自啟動以來,在催化「植根亞洲、惠澤亞洲」的公益慈善事業發展方面取得的重要進展。研究計劃推崇區域多元化,並不局限於任何單一模式,展示各地如何因地制宜地構建符合當地文化、制度及社會經濟背景的公益慈善體系。研究計劃匯集了企業主導型、社區主導型及信仰驅動型等增長模式在多個地區的實踐案例,旨在啟發討論、分享經驗,並加強區域協作,推動各地公益慈善生態系統持續演進,以提升公益慈善所能達致的成效標準。

 

研究計劃另一聯合召集機構——亞洲慈善大會(Asia Philanthropy Congress)的代表日本財團常務理事樺沢一朗表示:「亞洲正塑造全球公益慈善的新格局——種根植於區內、具備創新精神及策略性執行力的模式。憑藉這些開創性的增長模式,我們不但能提升捐贈額,更能提高公益慈善深度融入其服務社區時所能達致的成效標準。」

瀏覽更多故事
關注我們
  • InstagramInstagram icon
  • FacebookFacebook icon
  • Linked inLinked in icon
  • YouTubeYouTube icon
關於我們

香港賽馬會於1884年成立,是致力建設更美好社會的世界級賽馬機構。馬會透過獨特的綜合營運模式,結合賽馬及馬場娛樂、會員會所、有節制體育博彩及獎券,配合慈善與社區貢獻,創造經濟及社會價值。

版權所有 不得轉載 © 2000-2025 香港賽馬會
  • 常見問題
  • 聯絡我們
  • 傳媒通訊系統
  • 網頁指南
  • 規例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網絡保安
  • 字型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