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香港中高齡人士的精神健康
有研究顯示,本港約有百分之十的長者出現抑鬱徵狀。面對生活壓力、身體機能衰退、社交活動減少等問題,長者會較易受到情緒困擾,影響心理健康,增加患上抑鬱症或更嚴重病症的風險。抑鬱症亦是香港常見自殺原因之一,而60歲或以上長者的自殺率為所有年齡組別中最高,每十萬名人口當中,就有19.4名長者自殺身亡。一項本地研究亦指出,有抑鬱徵狀的長者的自殺風險比一般長者高出2.2倍。
有見及此,我們於2016年推出賽馬會樂齡同行計劃,協助改善晚年抑鬱的社會問題,提高專業人員和照顧者應對長者情緒問題的能力,以及提高公眾對長者精神健康的認識。
我們結合跨界別力量, 透過連結長者地區中心及精神健康綜合社區中心,推行以社區為本的支援網絡,全面提升長者面對晚晴生活的抗逆力。計劃亦建立逐步介入模式,為有抑鬱症或抑鬱徵狀患者提供標準化的預防和適切的介入服務。此外, 計劃亦招募和培訓曾受抑鬱困擾的長者及退休人士成為「樂齡之友」,協助社工進行社區外展活動,接觸及支援有抑鬱風險或抑鬱徵狀的長者。
有見社會日益變化的精神健康需要 ,自2024年起,計劃透過與黃大仙地區康健中心、南區地區康健中心和西貢地區康健站加強社區內的醫社合作,並將服務範圍由長者擴展至45歲或以上人士 ,期望在基層醫療層面提供更全面的精神健康支援服務,協助締造健康社區。
有見及此,我們於2016年推出賽馬會樂齡同行計劃,協助改善晚年抑鬱的社會問題,提高專業人員和照顧者應對長者情緒問題的能力,以及提高公眾對長者精神健康的認識。
我們結合跨界別力量, 透過連結長者地區中心及精神健康綜合社區中心,推行以社區為本的支援網絡,全面提升長者面對晚晴生活的抗逆力。計劃亦建立逐步介入模式,為有抑鬱症或抑鬱徵狀患者提供標準化的預防和適切的介入服務。此外, 計劃亦招募和培訓曾受抑鬱困擾的長者及退休人士成為「樂齡之友」,協助社工進行社區外展活動,接觸及支援有抑鬱風險或抑鬱徵狀的長者。
有見社會日益變化的精神健康需要 ,自2024年起,計劃透過與黃大仙地區康健中心、南區地區康健中心和西貢地區康健站加強社區內的醫社合作,並將服務範圍由長者擴展至45歲或以上人士 ,期望在基層醫療層面提供更全面的精神健康支援服務,協助締造健康社區。

有抑鬱風險或抑鬱徵狀的中高齡人士受惠
非政府機構(透過旗下 51 個服務中心)獲得支援
「樂齡之友」完成訓練並為中高齡人士提供情緒支援服務
接受介入服務的長者的抑鬱徵狀、焦慮程度及孤獨感皆有顯著減輕
資料 | 詳情 |
---|---|
推出年份 | 2016 |
合作夥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