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善及社區貢獻 - 香港賽馬會
慈善及社區貢獻 - 香港賽馬會
  1. 首頁
  2. 我們的工作
  3. 教育

教育

我們致力推廣以學生為本、面向未來的多元化教育,培育兼具同理心與社會責任感的未來領袖人才 ,彰顯多元成功的路徑。

栽培德才兼備的未來領袖

從60年代參與學校建設,到近年推廣人工智能、編程、科學與理財教育等新興學科,香港賽馬會初衷不變,鼓勵不同背景的莘莘學子成為明日專才,迎接未來挑戰。 

我們希望培育學生成為具同理心的領袖,讓各種背景的年輕人能透過不同的途徑釋放潛能,貢獻社區。 

數十載以來,我們的教育工作由初期聚焦於大學和宿舍等基礎設施,到今日延展至推行全人教育,倡導德才兼備的發展,進一步助學生發掘個人潛能、各展所長;同時著力為基層學生提供平等學習機會,助他們綻放天賦,開展豐盛人生。  

培育人才 關愛社會

逾25年來,我們設立多項獎學金,協助內地及海外本科生、有特殊學習需要的學生、職專學生、研究生及非政府機構領袖繼續升學,成為心懷關愛、貢獻社會的領袖,實踐理想。 

香港賽馬會主席卓越獎學金是我們重點獎學金項目,資助香港、內地及海外學生來港升讀大學。獲選學生不僅學業出眾,且展現出領導潛質及多元才華,特別是對社會服務的承擔。來自重慶的學生曹近回,獲獎學金支持入讀香港科技大學工學院,她的夢想是鑽研醫學工程,然後返回內地改善醫學器材的水平。 

對於某些學生來說,求學之路荊棘滿途,而香港賽馬會駿步人生獎學金的設立正正是為了表揚面對生活逆境仍然自強不息的學生,並支持他們繼續在港修讀專上教育課程。 

輪椅乒乓球運動員袁泳琪,自幼患有俗稱「玻璃骨」的成骨不全症,儘管經常進出醫院且飽受病情困擾,仍無阻她於球壇上屢創佳績。她獲該獎學金資助並成功入讀嶺南大學,主修動畫及數碼藝術。 

她說:「我希望有朝一日能創作一部關於殘疾人士的動畫,為推動共融社會出一分力。」

推行科技教育 迎接人工智能

在今天日新月異的世界,學生不單需要學術知識,亦需要為未來作準備,以便在人工智能推動的未來與科技發展並進。 

早於2016年,我們便推行賽馬會運算思維教育計劃,為小學教師提供專業培訓,帶領學生學習編程以及電腦創作,啟迪學生們自由發揮數碼創意,並鼓勵他們積極地善用科技貢獻社會,同時提升他們慎思明辨和科技創新的能力。 

市場調查機構SRI的獨立評估指出,參與計劃的學生所展現的運算思維概念及實踐,分別比同儕高20%及210%,顯示計劃成效顯著,值得推廣至更多學校。 

何文田天主教領島學校前校長李安迪,獲邀參與設計相關課程,並在校內落實推廣。他說:「這個計劃將學界的點子帶到另一層次,發展出一個很成功的項目。不然香港培訓的人才,就不夠別人厲害了。」 

教育局局長蔡若蓮亦指出,該計劃優化小學編程課程,更重要是讓小學生從小培養運算思維,更有系統地剖析問題,並找出解決方案。 

賽馬會運算思維教育計劃獲得三個世界性獎項,包括QS全球教學創新大獎、國際科技教育協會(ISTE)頒發的國際標準認證以及芬蘭教育聯盟的認證。課程也推廣至海外,包括美國、新西蘭、杜拜及柬埔寨。我們現在亦正準備將教材和經驗引入內地。 

除了運算思維外,人工智能逐漸成為課程的關鍵元素。2024年,一項於全球進行的調查顯示,44%兒童及60%教師分別於學習和教學中使用生成式AI工具。中大賽馬會「智」為未來計劃早於2019年設計了一個優質課程以提供人工智能的基本概念,灌輸人工智能道德觀,並推廣善用人工智能以造福社會,這課程已納入所有中學課程內。隨着人工智能的廣泛採納,我們於2025年6月推出全新生成式 AI教育計劃,希望提升學生對人工智能的掌握能力,令學習更有效率,使用科技時更審慎,進行創新時更有創意,並更充分為未來社會和工作環境作準備。 
這個計劃將學界的點子帶到另一層次,發展出一個很成功的項目。不然香港培訓的人才,就不夠別人厲害了。
李安迪,何文田天主教領島學校前校長

學生為本 裝備未來

除了科技教育之外,我們相信學生為本的學習經驗,有助培養富好奇心和自信的終身學習者,可以在瞬息萬變的世界中解決新的難題。 

2022年,我們創設香港賽馬會全方位學習基金,為全港95%中、小學共200多萬名學生提供課外學習的機會,讓不同背景的他們能透過課外活動鍛練技能,促進心智發展,提升自尊,增進人際溝通能力,培育全面發展。 

隨着科學、科技、工程和數學教育(STEM)在國家和國際發展方面越趨重要,我們相信學生必須儘早掌握科學探索的概念和技能。2024年,我們夥拍香港教育大學推出賽馬會探索科學計劃,協助小學老師推行優質探究式學習,在課室內外加強實驗科學學習內容,並透過強調「好奇、探索、研究及發現」的科學活動,協助學生了解萬事萬物。 

隨着世界變得複雜,我們必須培養年輕人掌握生活中的各種實際技能,當中包括理財知識。因此,香港賽馬會智理財教育計劃,旨在為小學高年級學生在課室內外提供體驗式學習,理解財政概念,作出有效和負責任的財務抉擇,並建立長遠理財好習慣。 

這些以學生為本的計劃,為學生帶來包括好奇心和科學思維等未來所需的技能,讓他們一步一步成為創新的未來領袖。 

多元學習及就業路徑

我們致力為不同背景的學生創造多元的學習機會和就業路徑,推動不同種類的成就。我們的賽馬會「校本多元」計劃為學生提供共融的學習環境,透過全校參與模式,向不同背景或能力的學生,制定個人化的教學策略及課室支援,以提升學習動機和效能,激發學生最大潛能。 

為支持中學生的職涯發展,賽馬會多元出路計劃「鼓掌- 創新教育歷程」,為學生提供傳統授課以外的學習模式,以獲得寶貴技能及知識。透過這項橫跨五年的計劃,我們致力為年輕人提供一個有意義的學習路徑,當中不但包括重要技能訓練,亦培養學生自我了解及目標制定的能力,確保他們的長遠發展。 

計劃參與夥伴包括多間中學、香港浸會大學及業界,由三方合作共同推動,結合課室學習與工作經驗,協助學生探索自己的興趣、強項及技能。計劃的直通車模式,容許學生首先參與香港中學教育文憑內的應用學習課程,然後銜接升讀由大學夥伴提供的高級文憑課程。由於計劃推行有效,這模式已擴大並推展至特殊學校。 

為了向弱勢社群提供進一步的支援,我們推行賽馬會「智歷奇境」學習計劃,支援香港過半數的特殊學校約4,000名學生。計劃結合了歷奇訓練與虛擬實境的嶄新學習方式,培養學生的日常溝通、解難能力及合作技巧。這創新的模式獲業界認同,並於2021年香港社會服務聯會的「卓越實踐在社福」獎勵計劃中贏得卓越社會服務獎、服務模式獎(創新意念)及服務模式獎(服務使用者參與)共三個獎項。 

構建多元成就

身處瞬息萬變的世代,數碼科技發展日新月異,除了為新一代的成長帶來全新課題,亦蘊藏無限新機遇。我們透過多元項目,致力確保教育在不同形式下,皆能成為充實而有意義的體驗,培育具韌性、有同理心、並為變幻作好準備的未來棟樑。 

要實現這願景,我們還需要一群充滿熱忱的創新教育工作者,與我們同心協力,推動業內轉變,發揮學生最大潛能。透過專業人士培訓計劃,例如賽馬會創新力量,我們將會繼續與不同夥伴𢹂手同行,為教育帶來改變。  

發掘我們的項目

了解更多馬會為社區推動的項目及活動。

瀏覽所有項目
多元共融教育及學習
賽馬會運算思維教育
了解更多
了解更多
教育及學習人才發展
賽馬會探索科學
了解更多
了解更多
人才發展多元共融
香港賽馬會獎學金
了解更多
了解更多

細說成果

發掘我們用心服務社區的故事。

瀏覽所有故事
人才發展多元共融
不忘初心成立「游」樂園
人才發展多元共融
正面挑戰二次人生
人才發展教育及學習
走在人類發展最前線
人才發展教育及學習
法律之路

最新動向

探索我們最新的活動。

查看所有活動
最新活動
展覽
香港賽馬會呈獻:萬眾一心 維護和平──紀念抗戰勝利八十周年展覽

展覽展出183件來自中國國家博物館、本地文博單位及收藏家的抗戰時期文物,闡述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的始末。

2025年8月27日 — 12月15日

香港歷史博物館

最新活動
展覽
香港賽馬會呈獻系列:修明武備──故宮博物院藏清代軍事文物

這展覽展出清代宮廷軍事文物,呈現當時軍事組織、技術和藝術的發展。

2025年1月22日 — 2026年1月21日

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

最新活動
展覽
香港賽馬會呈獻系列:莫臥兒王朝瑰寶──英國維多利亞與艾爾伯特博物館珍藏

這展覽展出100多件來自莫臥兒王朝的珍貴文物,以展現其王朝非凡的藝術成就。

2025年8月6日 — 2026年2月23日

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

探索更多

瀏覽網站其他內容,了解我們更多。

社區貢獻

了解馬會如何創造經濟及社會價值

並肩同行

發掘如何與我們並肩同行

關於我們

認識馬會如何推動香港邁向更美好的未來

關注我們
  • InstagramInstagram icon
  • FacebookFacebook icon
  • Linked inLinked in icon
  • YouTubeYouTube icon
關於我們

香港賽馬會於1884年成立,是致力建設更美好社會的世界級賽馬機構。馬會透過獨特的綜合營運模式,結合賽馬及馬場娛樂、會員會所、有節制體育博彩及獎券,配合慈善與社區貢獻,創造經濟及社會價值。

版權所有 不得轉載 © 2000-2025 香港賽馬會
  • 常見問題
  • 聯絡我們
  • 傳媒通訊系統
  • 網頁指南
  • 規例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網絡保安
  • 字型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