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善及社區貢獻 - 香港賽馬會
慈善及社區貢獻 - 香港賽馬會
  1. 首頁
  2. 我們的工作
  3. 公平機遇

公平機遇

我們致力建設更共融的社會,協助被忽略的邊緣群體擺脫弱勢困境,讓他們能公平地獲取機會與擴闊社會網絡,重拾福祉,過有尊嚴的生活。我們積極賦能小型非牟利機構,推動以社區為本的創新方案,回應多元社區需要,促進社會健康發展。

共建公平共融的社會

香港貧富懸殊嚴重,對社會構成嚴重影響,且挑戰持續加劇。房屋供應不足是其中一個最實在的問題。在香港,超過20萬人,包括大約3.4萬名兒童,住在各區約11萬個劏房。眾多弱勢社群家庭長期居住在惡劣的環境,凸顯我們迫切須要發展公平共融的社會。

 

同時,不少弱勢社群,包括少數族裔、院舍兒童,甚至是規模較小的非政府機構,同樣需要獲得適切資源及發展機會。

 

有見及此,香港賽馬會一直支援面臨困境的家庭,並致力建構一個公平共融的社會,務求與每一位香港人同步前行,不落一人。

及時賑濟 共渡時艱

數十年以來,我們透過多項計劃,及時為本地基層家庭提供即時危機介入服務,協助他們渡過難關。我們曾經向馬頭圍道住宅倒塌事件的受影響人士提供緊急援助,基於這次經驗,我們於2010年成立了賽馬會緊急援助基金,為遭遇突發變故——例如意外、天災或驟失家庭支柱——的人士提供即時經濟援助。

 

我們所有慈善工作以適時與創新為方針,並聚焦於我們的服務對象。新冠疫情期間,我們推出了香港首個電子食物銀行,透過24小時自助食物提取機,全天候提供適合大眾口味的飯餐。貧困家庭往往無法攝取足夠的營養飲食,因此,我們為高危人士提供營養飯餐支援及服務,以改善他們的健康狀況。

精準介入 擺脫跨代貧窮循環

除了為危難者提供適時充足的支援,彌補社會保障的缺口外,我們更努力擴闊支援網絡,為弱勢社群、少數族裔以及活在社會邊緣的貧困人士服務。我們透過教育、就業與社區支援,致力提昇他們長遠經濟獨立的能力及韌力。我們從以往只適時提供緊急支援工作,變得更主動積極協助社會有需要人士。

 

於2016年推出的賽馬會社區廚房系列支援劏房家庭,為他們延展生活空間,滿足生活需要,包括日常設施、社區藥房、健身設施,以及為兒童玩樂及學習而設的空間。這些中心讓數以千計的家庭擴闊社交互助網絡,改善健康和生活質素,培養守望相助精神。

 

為期五年的賽馬會躍見新生活計劃,是支援基層家庭的另一重點項目。它涵蓋全港24個過渡性房屋項目及兩個簡約公屋項目。計劃以農村脫貧模式(Graduation Approach)為藍本,首創本地化的高收入城市精準脫貧模式(Urban Graduation Approach),針對切合香港城市貧窮的現實處境,預計惠及1.4萬戶家庭。這計劃糅合不同元素,包括就業支援、特惠高息儲蓄計劃及家庭能力建設基金。透過目標性介入及各持份者的協作,計劃針對貧窮戶的社會、經濟及心理層面,協助各家庭達致自給自足的狀況。

 

房屋局局長何永賢表示:「過渡性房屋對其居民而言,或許只屬暫時性質,但他們日後到公屋或其他地方居住,技能可以跟隨他們一生,我覺得這方面的意義很大。」她相信本會提供的「軟件」與政府提供的「硬件」會相輔相成。

過渡性房屋對其居民而言,或許只屬暫時性質,但他們日後到公屋或其他地方居住,技能可以跟隨他們一生,我覺得這方面的意義很大。
何永賢,房屋局局長

支援邊緣兒童及青少年

我們不僅扶助低收入家庭,亦積極回應本地弱勢群體,確保沒有人會被忽略。居住在院舍的兒童及青少年往往是最被忽略的一群。賽馬會「凝伙」,為1,300名來自兒童之家的青幼提供支援,直至他們重返家庭、被收養或過渡至獨立生活。

 

計劃為本港首個兒童住宿照顧服務相關的項目,透過賽馬會軌跡發展基金及正向軌跡發展框架,為參與的青幼提供經濟援助,並在軌跡發展經理的陪伴和指導下,共同建構及實踐度身訂造的個人化發展計劃以提升他們的社交和個人技能,促使他們的成長和發展。這個新角色與各位支援青幼的成年人通力合作,使居住在院舍的兒童和青少年得到最妥善的照顧。另外,我們透過由150間社區夥伴建立的社會資本平台,為年輕人提供長遠而有系統支援,助他們建立自信、社交技巧及個人目標。

 

「凝伙」計劃軌跡發展經理何振傑表示:「小朋友最需要的是陪伴與關心。我們會圍繞五大正向發展軌跡框架——身心健康、互信夥伴關係、社會資本網絡、個人目標,及未來導航能力——與他們討論,共同訂立目標。」

 

失去父母的兒童及青少年在成長軌跡上經歷沉重打擊。研究指出他們較易出現精神健康問題,亦較易沉迷酒精及染上毒癮。賽馬會「摯伴行」基金與專業團隊合作,為喪親兒童及青少年提供即時支援,協助他們渡過難關,並為他們制定個人化發展計劃,鼓勵他們正向積極地面向未來。

推廣公平共融的社群

近年本港少數族裔人口持續攀升,尤其是南亞裔人口,在過去十年間由6.6萬增至10.2萬,當中不少因語言障礙,在學習及就業上遭遇困難。

 

目前,全港少數族裔人口已超過62萬,佔總人口8%,反映對更具包容性的語文教育需求殷切。要升讀高等教育,中文能力至關重要。然而,不少非華語家庭仍難以獲得合適的學習資源。有見及此,我們與三所大學及兩間非政府機構合辦賽馬會友趣學中文計劃,從幼稚園學習語言的關鍵時期,支援語文學習。

 

計劃以文化回應課程為藍本,培養少數族裔學生及其家庭的歸屬感,建立有效語言學習的氛圍和動力。我們進一步為教育工作者和社工提供文化回應訓練課程,協助他們建立一個共融學習環境。至今,超過4.2萬名兒童及其家長受惠於有關教材如童謠及故事書。

 

巴基斯坦裔的Farooq Shamila,現職幼稚園多元文化教學助理。她透過計劃的資助修讀幼兒教育文憑課程,從而發掘個人志向,投身教育事業,協助少數族裔兒童學習中文。

 

構建多元的生態系統

 

中小型非牟利機構,同樣是社會中常被忽略的一群。賽馬會友夥計劃於2024年推出。為期四年,這個計劃旨在建立一個具活力及多元的營運環境,協助機構提升服務效能,擴大社會影響力。計劃為本港150間小型非政府組織及70家非牟利機構提供核心能力培訓與資源拓展計劃,提升其人力、社會、管治及理財各方面的能力,協助機構持續成長。

公平機遇 各展所長

展望未來,我們將繼續以推動更公平機會為重要使命,不僅關懷受貧窮影響的社群,亦致力扶持因各種原因被邊緣化的人士。我們期望善用自身的資源與影響力,凝聚社會力量,攜手與港人同建公平共融的社會。

發掘我們的項目

了解更多馬會為社區推動的項目及活動。

瀏覽所有項目
跨代貧窮弱勢社群
賽馬會躍見新生活
了解更多
了解更多
多元共融教育及學習
賽馬會友趣學中文
了解更多
了解更多
義工弱勢社群
賽馬會眾心行善
了解更多
了解更多

細說成果

發掘我們用心服務社區的故事。

瀏覽所有故事
弱勢社群緊急援助
讓劏房戶安心
家庭支援跨代貧窮
一日三餐不再愁
教育及學習多元共融
我教媽咪講中文

最新動向

探索我們最新的活動。

查看所有活動
最新活動
展覽
香港賽馬會呈獻:萬眾一心 維護和平──紀念抗戰勝利八十周年展覽

展覽展出183件來自中國國家博物館、本地文博單位及收藏家的抗戰時期文物,闡述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的始末。

2025年8月27日 — 12月15日

香港歷史博物館

最新活動
展覽
香港賽馬會呈獻系列:修明武備──故宮博物院藏清代軍事文物

這展覽展出清代宮廷軍事文物,呈現當時軍事組織、技術和藝術的發展。

2025年1月22日 — 2026年1月21日

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

最新活動
展覽
香港賽馬會呈獻系列:莫臥兒王朝瑰寶──英國維多利亞與艾爾伯特博物館珍藏

這展覽展出100多件來自莫臥兒王朝的珍貴文物,以展現其王朝非凡的藝術成就。

2025年8月6日 — 2026年2月23日

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

探索更多

瀏覽網站其他內容,了解我們更多。

社區貢獻

了解馬會如何創造經濟及社會價值

並肩同行

發掘如何與我們並肩同行

關於我們

認識馬會如何推動香港邁向更美好的未來

關注我們
  • InstagramInstagram icon
  • FacebookFacebook icon
  • Linked inLinked in icon
  • YouTubeYouTube icon
關於我們

香港賽馬會於1884年成立,是致力建設更美好社會的世界級賽馬機構。馬會透過獨特的綜合營運模式,結合賽馬及馬場娛樂、會員會所、有節制體育博彩及獎券,配合慈善與社區貢獻,創造經濟及社會價值。

版權所有 不得轉載 © 2000-2025 香港賽馬會
  • 常見問題
  • 聯絡我們
  • 傳媒通訊系統
  • 網頁指南
  • 規例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網絡保安
  • 字型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