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善及社區貢獻

最新動向
字型

charities_2025070801700.html

所有分類

公益慈善研究院支持故宮博物院推出英文版、繁體版青少網站及舉辦2025年故宮-香港青年文化從業者「文化+科技訓練營」 以促進香港與内地文化和藝術科技交流
08/07/2025

下稿代公益慈善研究院發出

爲讓更多年輕人認識並使用故宮博物院青少網站及培養中港兩地藝術科技人才,由公益慈善研究院獨家捐助、故宮博物院主辦的「故宮博物院青少網站英文版、繁體版上線儀式暨2025年故宮-香港青年文化從業者『文化+科技訓練營』開營儀式」,於今天(7月8日)在北京故宮博物院舉行。

出席儀式的嘉賓包括:故宮博物院常務副院長婁瑋、公益慈善研究院副主席兼香港賽馬會慈善信託基金信託人龔楊恩慈、中國外文局翻譯院院長黃玉龍、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駐北京辦事處助理主任陳燕婷,以及一眾「文化+科技訓練營」學員。

公益慈善研究院副主席兼香港賽馬會慈善信託基金信託人龔楊恩慈表示,今天上線的故宮博物院青少網站英文版及繁體版,是公益慈善研究院與故宮博物院五年合作計劃的成果之一, 她期望透過網站的互動形式,讓全球年輕一代寓學於樂,感知並體驗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她亦希望參加首屆「文化+科技訓練營」的青年學員,珍惜這次難得的機會,探索數字技術如何應用在文化遺產的保護和傳播,推動文旅產業的融合與創新。

故宮博物院常務副院長婁瑋表示,故宮是中華文明數千年積澱的璀璨結晶,更是讓歷史文脈跨越時空、代代相傳的精神樞紐。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強國建設、民族復興偉業,青年大有可為」,希望廣大青少年能夠借助故宮博物院的廣闊平台,在傳統文化的海洋中暢遊,汲取智慧和力量,成為傳統文化的傳承者和弘揚者。用青年人的青春與智慧,點亮文化與科技的未來!

集「智、善、行」於一體的公益慈善研究院,由香港賽馬會和其慈善信託基金共同撥款種子基金成立,以獨立營運模式推動國家以至亞洲及全球公益慈善事業的交流及發展,惠澤社群。上述兩個項目均是公益慈善研究院與故宮博物院五年合作計劃的重要組成部分,旨在傳播中華文明及培育文化科技人才,促進內地和香港的文化交流。項目亦是積極響應國家「十四五」規劃綱要中,支持香港發展成為中外文化藝術交流中心的措施。公益慈善研究院期待透過具趣味性的藝術與科技融合方式,提升青少年對中國文化的興趣,加深公眾對國家認同感、文化自豪感,傳承愛國情懷。

故宮博物院青少網站英文版及繁體版得以推出,得益於中國外文局翻譯院的專業團隊,針對不同語種使用人群的語境差異和使用習慣制定翻譯方案,將合共約15萬簡體字翻譯成英文及繁體字。網站除了將原有簡體版青少網站的資訊如參觀導覽、展覽、建築、藏品、宮廷歷史等重要內容翻譯外,亦以創新方式表達內容,如手繪插畫、動態互動路線、遊戲、微動漫短片、視像短片、線上手賬等豐富形式,為內地及海外青少年提供寓教於樂的內容平台和教學資源服務。
2025年故宮-香港青年文化從業者「文化+科技訓練營」今年分別招募了20名分別來自香港各間大學及故宫的學員,他們將於今年7月7日至8月3日期間,前往故宮博物院進行以「文化+科技」為主題的學術交流以及到杭州、上海、北京等地進行外出調研。訓練營包括專家授課、機構調研、集體討論、工作實踐等環節,旨在弘揚中國優秀傳統文化,同時提升香港與內地文化從業者的專業能力。課程內容強調數字化與科技運用,相關主題包括「數字化與文化傳承」、「虛擬現實(VR)與擴增現實(AR)應用」、「數字化展覽的創意與制作」等等。學員在經歷為期四星期的培訓後,將透過分組策劃、展示數字展覽策展方案的方式反映訓練成效。

公益慈善研究院
香港賽馬會及其慈善信託基金於 2023 年9月撥款 68 億港元(8.7億美元) 種子基金成立公益慈善研究院。研究院集「智、善、行」(智慧、善款、行動)於一身,以獨立營運模式為國家以至亞洲及全球公益慈善事業作出貢獻。研究院立足東方,面向國際,致力與各基金會及公益慈善持份者等夥伴,在本地、區域和全球層面推廣公益慈善的領先思維,構建以亞洲為基地的交流平台,匯聚全球持份者,共襄善舉,普惠社群。